张岱在他著名的《陶庵梦忆》中,也曾“秀”出了自己左右风雅的一个成功案例:他给一款心仪的绿茶取了个高格调名字“兰雪”,“四五年后,‘兰雪茶’一哄如市焉。越之好事者不食松萝,止食兰雪”。更可笑的是,徽歙间的茶商和附庸风雅者,甚至把原来叫松萝的绿茶也改名为“兰雪”。
团结在那些文化“牛人”周围的,是一个由贵胄与士大夫文人组成的“文化精英”群体,而这个群体同时又是一个文化艺术的鉴赏群体。在他们背后“跟着玩”的,则是那些腰缠万贯的“土豪”富商。“文化精英”们引领着文化艺术的时尚品位趣向,不断地发现“价值洼地”并收获尊崇与实益,而富商们则试图用一掷千金换来品位上的认可,却难免还要扮演“精英”们嘲讽的对象。
艺术的创作与收藏摆脱不了时代风气的笼罩,历史的相似与不同,有时真能让人会心一笑。石守谦先生在《风格与世变》一书中提到“以朱元璋为首的明朝统治阶级本出身元末最贫苦的下层社会,在他们建立新政权的过程中,虽逐渐地接纳了文化素养较高的地方乡绅阶级,但基本上其农民性格并没有改变。他们在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品位,则较不倾向内敛含蓄而细致的品质,而偏好对外放健朗而豪旷气质的追求”。这种情形,大致与西汉初年不出二辙。随着太平日久,文人才会占据风雅的核心,而风尚也会慢慢地由“武”趋“文”。